溫州網訊 猴年春節逐漸臨近,有市民早已收獲年終獎,一年來賺得盆滿缽滿;也有市民開始統計一年花費,默默感嘆網購又“敗”掉不少錢。昨天,國家統計局溫州調查隊根據抽樣調查結果,公布了2015年我市居民的收支情況: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下稱居民人均收入)36459元,同比增長8.9%,增速四年來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農村居民收入21235元,首次突破兩萬元大關;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下稱居民人均消費)24799元,同比增長8.4%,八大類支出呈現出“七升一降”態勢,整體消費結構持續優化。
農村居民年收入首次突破兩萬大關
分城鄉來看,去年城鎮居民收入44026元,同比增長8.7%;農村居民收入21235元,同比增長9.5%。
“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速,在全省的排名都為五年來的最好成績。”參與抽樣調查的相關負責人總結分析稱,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分別快于全省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和第4位,同比上升了8和4位。受此拉動影響,全體居民人均收入8.9%的增速,同樣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排名同比上升了8位。
不僅增速成績傲人,收入總量同樣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6459元的居民人均收入,總量居全省第6位,高于省平均水平922元,與排名第5的嘉興市相差680元。其中,農村居民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10元,首次突破兩萬元大關,居全省第7位。
城鄉差距
縣域差距實現雙縮小
44026元與21235元,這是城鄉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數據,不難看出,兩者之間仍舊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值得高興的,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速為9.5%,快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0.8個百分點。報告分析指出,去年我市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07:1,比上年縮小0.02,城鄉收入差距呈現持續縮小的良好態勢。
針對這一現象,國家統計局溫州調查隊相關負責人作出了原因分析。農產品價格保護、農業補貼、農村土地確權賦權等各項涉農扶持政策成效顯著,帶動了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加上扶貧工作力度空前,顯著降低了貧困人口尤其是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帶來明顯的“提低”作用,該負責人進一步分析稱,最低生活標準、最低工資標準的持續提高,以及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也對收入相對較低的農村居民帶來了不少積極影響。
同樣實現差距有所縮小的,還有各(市、區)的城鄉居民收入情況。記者在報告列出的11個縣(市、區)居民收入柱狀圖里看到,作為我市行政、經濟中心的鹿城,其居民人均收入最高,達到47047元,高出全市平均10588元,緊隨其后的是甌海、龍灣、瑞安、樂清等;而最低的則是泰順縣,僅19496元,低于全市平均16963元。
將兩者進行對比,最高居民人均收入為最低的2.41倍,比上年縮小0.03。不難發現,縣域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有所縮小。有意思的是,原“三區兩市”的收入總量雖繼續領先,但收入增速則整體低于洞頭區及各縣。
社保不斷完善
加速轉移性收入增加
居民的年收入不斷在上漲,那這些錢都是怎么來的呢?報告將收入結構劃成了四項: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與轉移凈收入。
數據顯示,工資性收入仍是城鄉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2015年,我市全體居民工資性收入19321元,同比增長8.9%,占居民收入的53.0%,拉動居民收入增長4.7個百分點,成為收入增長的第一動力。
緊隨其后的第二動力,是財產凈收入。去年,我市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5985元,同比增長9.4%,拉動居民收入增長1.5個百分點,增速同比提高了3.8個百分點。在四大類增收動力中排名第三的是經營凈收入,同比增長6.9%,拉動居民收入增長1.4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在四項收入結構中,轉移凈收入增速最快,達到了11.7%。據介紹,轉移凈收入是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居民家庭的各種轉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間的收入轉移,包括政府對個人收入轉移的養老金或離退休金、失業救濟金、賠償等;單位對個人收入轉移的辭退金、保險索賠、住房公積金等;家庭間的贈送和贍養等。
業內人士指出,一般來說,政府發放的養老金或離退休金以及各種救濟金是轉移凈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轉移凈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社會保障水平,轉移凈收入不斷增加,意味著當地的社保制度在不斷完善,社保水平在不斷提升。
總體已跨入相對富裕階段
報告還顯示,去年,居民人均消費24799元,同比增長8.4%。從八大類消費支出項目來看,僅“居住”一項同比下降0.5%,其余七大指標均有10%~20%左右的增幅。這八大項又可以分成生存型消費與享受發展型消費兩大類,前者包括食品、衣著、居住三大類,后者則包括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
“去年,我市居民生存型消費占比67.5%,同比降低1.1個百分點;享受、發展型消費占比28.3%,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結構優化趨勢較為明顯,且全體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3.4%。”國家統計局溫州調查隊相關負責人據此作出判斷,我市居民生活總體已跨入相對富裕階段。
在居民消費方面,也凸顯出了不少亮點,其中之一便是不斷上升的汽車擁有量。“某某家也買車了!”這樣的日常對白如今常可聽到,統計數據也證實了這一現象。去年,我市城鄉居民家用汽車百戶擁有量分別為49.7輛和25.8輛,同比分別增加了4.5輛和3.4輛;交通支出分別為2548元和934元,同比分別增長7.2%和2.3%。
此外,娛樂旅游消費與通訊支出消費也增長明顯,“賺點小錢,就可以去旅游放松了”越來越成為大眾的普遍共識。去年,全市城鄉居民參加旅游、攝影、觀光等娛樂活動支出分別為2924元和1300元,同比增長15.0%和12.7%,其中以團體旅游為主的文化娛樂支出分別為1385元和351元,同比分別增長17.4%和15.9%,分別快于城鄉消費支出增速9.1和7.1個百分點,成為拉動消費支出的亮點之一。另一方面,城鄉居民通訊支出同比分別為1288元和746元,同比增長15.0%和11.3%。